普通高中课程指南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
2019-04-25 22:22:44浏览量:185
《普通高中课程指南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教材〔2017〕7号
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、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,对提高国民素质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具有特殊意义。普通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,体现着国家意志,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《普通高中课程指南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之“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” 新增设了《机器人设计与制作》课程。机器人是当今发展迅速、应用广泛且技术高度综合的现代技术产品。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人机关系的认识,体会机器人设计与 制作中软硬件协调、系统控制及路径规划的思想及方法,增强机械技 术、电子技术、控制技术、计算机技术等的综合运用能力。 本模块由“机器人结构与传动机械”“机器人感知与传感器”“机 器人控制器”“机器人控制策略”四个单元组成。
教学内容要求
(1)阐述机器人的产生过程、应用现状与发展历史,理解机器人 三定律的内容和含义,并结合实例分析机器人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。
(2)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、典型结构和应用背景,说明自由度 的内涵,区分机器人的感知、控制、驱动等环节,学会拆卸、组装机 器人的基本方法。
(3)正确分析常见连杆传动装置的结构及其应用,并根据需求设 计和制作简单的连杆装置。计算简单的齿轮传动比,按照装配图样安 装和调试简单的齿轮装置。学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法。
(4)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感知功能,掌握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信息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,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机器人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 特点。
(5)根据机器人的功能要求选择、安装与调试传感器。
(6)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开发的常用控 制器种类,了解控制器软硬件开发过程,理解一种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及工作过程。
(7)设计一种机器人控制器的最小系统硬件,掌握控制器与传感 器接口电路、执行装置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。
(8)理解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概念和功能,掌握机器人 常用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设计方法。
(9)熟悉一种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及其调试环境,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方法,并完成程序调试和程序下载。
教学策略
可采取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或观看视频等方式,了解机器人的工作 过程,体会机器人与人、机器的关系;可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平台,指导学生进行拆卸和组装,在拆装过程中,让学生分析机器人 的机械结构特点和动作协调性要求,理解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方 法;可采用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,分析其工作原理,借助认 识人类自身的感觉器官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方法,加深学生对传感器 在机器人设计中重要性的认识;可通过为机器人设置不同的功能要 求,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;可通过机器人运动实例说明机器人 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含义、必要性和实用性;从简单到复杂地讲解 机器人实例,说明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程序设计方法,通过机器人 运动程序例程,指导学生从简单模仿例程、修改例程到编制新的例 程,强化学生理解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、调试和 下载等基本技能;可借助控制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最小控制系统,利 用控制器的A/D(模拟/数字信号转换模块)、D/A(数字/模拟信号 转换模块)、DIO(开关量输入、输出模块)等接口通道,完成传感 器信息采集、处理和执行装置的驱动设计;学会采用仿真软件对控制 系统进行仿真;可借助硬件设计案例和软件例程分析,指导学生从简 单到复杂、从模仿设计到自主设计,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 设计。 项目任务提示 可对轮式、双足、多足等不同类型机器人进行拆卸、组装、改进 设计和运行,也可以开展灭火、取球、竞速、搬运等不同功能机器人 的设计和调试项目。
学业要求
通过本模块的学习,学生能理解机器人三定律的内涵,了解机器 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,体会机器人与人、机器的关系;能理解机器人 基本组成和典型结构,掌握轮式机器人、足型机器人基本工作原理; 能拆卸、组装机器人;能根据机器人的感知需求合理选择传感器,至 少能实现机器人的避障、寻迹、光控、声控、加速、减速、匀速等功 能中的任意四项;能结合案例分析,理解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 的典型任务,掌握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设计、调 试、下载方法,实现至少一种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任务;能 结合案例分析,完成最小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,利用控制器的A/D、 D/A、DIO设计完整的机器人的传感器信息采集、处理和执行驱动; 能撰写机器人设计书。